心理学:独居女性当心,过度依赖这样东西,你将会失去“社会性”

农百科 137 0

  原标题:心理学:独居女性当心,过度依赖这样东西,你将会失去“社会性”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独居女性日渐增多,似乎当代女性都以“独居”而作为追求自由的标杆。什么样的女性会选择和处于独居状态呢?我们分析之后发现,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老年丧偶,子女已成年者,守着老房子和老邻居,过形影相吊的日子。

  3.中年离异无子女,自己独居一隅,每天除了工作和必要社交外,闭门不出,旁人无从知晓她的行为轨迹。

  3.正在为事业打拼的女人,谈过恋爱尚未修炼到结婚的地步,空窗期独居。生活方式是:通宵加班,节假日无休,偶然有些休息时间,也只会闷头回家呼呼大睡一觉,以补足元气继续战斗。

  4.二十来岁的女孩,生活滋润、充实,除了工作还会周旋于各类朋友、聚会之中。

  

心理学:独居女性当心,过度依赖这样东西,你将会失去“社会性”-第1张图片-农百科


  可见,大城市里单身独居的女性,因为各种原因,活进了自己的世界里。

  这样好吗?时间长了会产生什么负面作用吗?

  每个人性格所求不同,际遇不同,则答案实难相同。但唯一的共同之处在于:在独居独处的时刻,她们永远只能依赖自己,依赖个人世界。

  在那一刻,在那个空间里,她们是脱离了社会属性的人,是纯粹的自己。

  一直做自己,是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事。但独居女性经常处于“只做自己”的状态,必然会丧失一部分社会学属性。

  比如,逐渐地,她的衣着打扮会显示不出任何时代特征。因为独居的她往往只在意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不关心自己之外的潮流,自然不会有所痕迹。

  

心理学:独居女性当心,过度依赖这样东西,你将会失去“社会性”-第2张图片-农百科


  比如,她会逐渐变得沉默寡言而内心活动丰富,因为静气滋生的独处时间里,她学会了跟自我对话,学会了与虚无缥缈沟通,沉浸在自己丰富而深感清爽自在的想象里。

  再比如,她的面部表情会变得寡淡甚至毫无踪迹。外人看她时,总觉得有雾气看不清。这是因为在长期独居静处过程中,她已全然进入或退回到自己的内心。

  内心越是了然,面部越如秋天寒潭之水,无风的时候平滑如镜面;风起时随风起细碎波澜,却依旧是她自己最擅长的样子,外人看不出她对某事某物的态度,更抓不住她到底在想什么。她的表情更趋向于“了然于心,却不屑一顾”。

  一般情况下,独居女性的日常生活单一而有规律。

  

心理学:独居女性当心,过度依赖这样东西,你将会失去“社会性”-第3张图片-农百科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公司里会安静忙碌,做事一板一眼,有头有尾,但基本上绝不给人留下特殊印象——独居者往往十分内省,轻易不对同事泄露有关自己的任何讯息。

  简言之,她们会将自己包裹得非常严实,这种严实,让你无法窥探真正的她,在私底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而不上班的独居女性,往往更无法过多社交生活。

  她能做的,只会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正是这些事让她的行动轨迹暴露了出来。通常情况下,她们的状态会较为松弛,一点不具备人们见惯了的那种,职场低眉顺眼,虚与委蛇或长袖善舞。

  客观来说,因为她脱离了人群,所以也就脱离了人们在固定环境中,不知不觉形成的环境特征。

  

心理学:独居女性当心,过度依赖这样东西,你将会失去“社会性”-第4张图片-农百科


  在群体中,我们会一眼就识别出谁更具备社会性,经常在人堆里钻,更随机应变油嘴滑舌;谁是经年累月独居一个人,缺乏共性特征,举手投足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所谓社会性,其实是社会性动物意识的一种表现。人的社会性,会使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力。

  因为,一个具备社会性的人,一定会附带社会性所包括的特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高级的自觉性等。

  所以客观而理性地讲,所谓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或作为社会成员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有利于集体与社会发展的一种人人都需要的共有属性。

  

心理学:独居女性当心,过度依赖这样东西,你将会失去“社会性”-第5张图片-农百科


  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居,减少与社会群体的接触,过于保持自我存在状态时,一个人的社会性就已经丧失了。

  那么,一个丧失了社会性的人,会变成什么样呢?

  会有如前所述的变化,却终究不会怎样。因为人始终都存身于客观的社会环境中,除非死亡,否则,她们脱离不了社会环境在方方面面所施加的影响,以及细微的改动。

  我们在这里所探讨的“不要过度依赖个人世界,小心丧失社会性”议题,一是对独居可能产生的现象做出归纳总结,二来是指出人的存在状态与日常生活一定要保持自我平衡,凡事不要走极端。

  

心理学:独居女性当心,过度依赖这样东西,你将会失去“社会性”-第6张图片-农百科


  当一个人不得不独居时,她应该在有限的社交生活里,找到与社会沟通交流的方式,保持与社会的一般性接触,从而让自己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心理上,都保持社会属性。

  而当一个人有能力去选择,而她独独选择了与自己相处时,那么我们当真无需担心她的状态,因为选择独居的她,不仅不会丧失社会性,更会因为独处而获得更为饱满的生命能量。

  事实的本质是,选择独居的年轻女性,往往更有主见,更有经济实力,对自我生活和生存状态,更有规划。

  既拥有自我,又保留社会属性;既独立,又从众;既适应清冷自居,又习惯与大众嘈杂相处——一个人想要活得自在惬意太难了。

  当你自处静居,享受自我时,他人会“善意”提醒你:要与群体保持沟通否则会丧失社会性;当你融入社会,忙这忙那,夜深人静回顾一天的事由与收获,却又十分为自己觉得委屈: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

  

心理学:独居女性当心,过度依赖这样东西,你将会失去“社会性”-第7张图片-农百科


  不等旁人来质问你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不用上升到这些哲学高度,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繁琐就已经能够把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榨取的干干净净,一点不剩。在此情况下,独居,还想依赖个人世界,就是在痴人说梦。

  显然,当下社会环境中,那些有机会独居,有机会沉心找自己的独居女人,能够完整拥有自己的灵魂。

  这样的灵魂,有什么用?它可控而自知,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它简单又直逼本质,只做对自己有所触动和启发的事,而不与不合己意的周遭有所牵连。

  一个人越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需要什么,就越是不需要跟外界无关琐事有所接触。

  减少自我损耗,将其用在人生最有必要的支出上,这是独居的用处,更是选择独居的年轻女性们,对自我的最好投资。


标签: 心理调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