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越是刻意张扬、急于证明自己的人,内心越自卑

农百科 118 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彰显自己,以得到他人的艳羡、夸赞等反馈,来获得满足感,以此证明自己优秀。但其实,随着大众心理素养与学科知识素养的提高,这种行为表现已然显得十分幼稚可笑。

因为大多数人都会从中察觉出一个隐含事实,那就是:一个人越是刻意张扬或自我证明,就越表明这个人内心没有自信。

简言之就是:越证明自己,内心越是没有自信,画虎不成反类犬。而低调的奢华,不动声色地赢,才是当下年轻人最看重与希望养成的“格调”。

心理学:越是刻意张扬、急于证明自己的人,内心越自卑-第1张图片-农百科

很多年前,有一本名为《格调》的书被引进中国,一度非常流行——讲的是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作者保罗·福赛尔,在书中的口吻比较苛刻。他在书中告诉当时的人们,社会等级是真实存在的。但它的存在并非教科书上那般硬朗鲜明,而是存在于生活中看不见的各种点滴之中。

等级是什么呢?它不是一个人的职业,不是居住场所,也不是人的餐桌礼仪举止,更不是一个人有多少钱或能挣多少钱。

保罗·福赛尔认为,“等级”是生活中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一句话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一个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上的具体位置。

保罗通过敏锐的观察、独特的视角、深入骨髓的分析,以及幽默甚至是耍滑头式的文笔,将当时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以及三六九等人的品味和质感,都做了细致入微的对比与呈现。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本深刻反映当时美国社会状态的,精确而刺痛人的社会等级指南。

心理学:越是刻意张扬、急于证明自己的人,内心越自卑-第2张图片-农百科

在书中,作者精确而细腻地分析了当时美国社会人们的生活与心理状态,而最先入手的,就是展示了美国社会等级分层。

通常,人们的常识认为等级只有两种:富人和穷人,或者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但作者保罗刻意指出,随着生活水准的普遍提高,穷人富人\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这种简单划分,显然不再适用。

保罗提醒人们,专业的社会学家更倾向于将社会群体划分为五种阶层:上层、上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下中产阶级、下层。

保罗通过研究和观察后认为,当时的美国社会阶层可分为九种:

· 看不见的顶层· 上层阶级· 中上层阶级(此三种为上层)· 中产阶级· 上层贫民· 中层贫民· 下层贫民(此四种为中层)· 赤贫阶级· 看不见的底层(此两种为下层)心理学:越是刻意张扬、急于证明自己的人,内心越自卑-第3张图片-农百科

在将社会整体划分为九种阶层后,保罗又将每个阶层的生活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剖析,从而让人们更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属的阶层根本掩盖不住,其实早就暴露了。

那么这些主动暴露一个人阶层属性的外在特征与内在特征有哪些呢?

1. 相貌2. 住房/所住社区3. 日常消费金额、场所4. 日常娱乐项目、金额、场所5. 家庭日用摆设、购买/拍卖所得6. 智力生活7. 语言表达方式8. 突破社会常规的人以及他们的特征简单列举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人们在心理上对外界因素的判定和反应。

· 住房

保罗告诫人们要小心自己的房子,因为它使你的社会等级一目了然。比如有花园还是没有花园,车道是笔直的还是弯曲的,碎石铺的还是柏油铺的;院子里摆什么,树上挂什么,门牌号码是什么写法,车库的样式,门道的支柱,房顶上的风向标,以及墙壁上的雕饰等等。

心理学:越是刻意张扬、急于证明自己的人,内心越自卑-第4张图片-农百科

· 消费、休闲和摆设

这就更为具体了:你喜欢喝哪种饮料,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或者根本不看电视不用手机,你日常都读什么书,日常去哪里度假休闲,喜欢哪种运动,网球还是小酒馆里的拳击比赛,这些都能精确而确凿地暴露出一个人的社会层次。

· 精神生活

美国人最为崇尚的,就是顶级大学。在美国,顶级大学是对一个人社会地位影响最大的机构。简言之,美国的大学掌管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最高等级。它高高在上,等着人们爬进去顶礼膜拜,然后根据各自的表现施以荣誉。

此外,如何阅读,读到什么程度,也彰显出一个人的品味,更是与其等级密切相关的标志。

心理学:越是刻意张扬、急于证明自己的人,内心越自卑-第5张图片-农百科

· “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在这一细节中,作者非常犀利地指出,一个人怎么说话,说什么话,通常都明白无误地显示出这个人所处的等级和品位。但并不是说一个人说的话是粗俗还是文雅,而在于说话时都使用了哪种等级的词汇,以及这些词汇的学历根源以及涵盖的社会内容外延。

此外,保罗还提到,一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没有自信,往往决定了这个人的说话习惯和表达方式。

作者保罗· 福塞尔,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文学教授以及社会文化批评家,任教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康涅迪格学院和拉特格斯大学。

客观地说,当下社会中,人们对他人的窥探、了解、判断,已经较之从前信息不发达阶段有了明确的提升。几乎任何人的行为,都可以被大众拆解的八九不离十。

所以,当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或生活圈子狭隘的人冒冒失失的炫耀和彰显自己时,无论他/她是真有,还是虚假膨胀唬人,都会被外界一眼洞穿并在内心被哂笑。

心理学:越是刻意张扬、急于证明自己的人,内心越自卑-第6张图片-农百科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普遍心理感知是:一个人越是无知,就越容易自大和自我暴露。而有些人自以为优秀的自我证明,恰恰是脱离了这种社会环境的愚蠢暴露。

而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提及的是,一旦发现自己也有“喜欢炫耀的人,喜欢证明自己优秀的人,其实证明了自己不够好”这种心态时,倒是可以看看这本书,权当反思反观自己的心理状态。

当自己对他人产生了“他不过就是在证明自己,其实他的内心一点也不自信”这种念头时,自己其实也是处在某一种社会位置和心态上,去判断或误判他人的。

但是这种判断,是不是真的合理或更高明,却是值得商榷的。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Tanay, G., Lotan, G., & Bernstein, A. (2012). Salutary proximal processes and distal mood and anxiety vulnerability outcomes of mindfulness training: A pilot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Behavior therapy, 43(3), 492-5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标签: 心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