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做完”和“做好”的区别,就是人生的差别

农百科 107 0

工作中,“做完”和“做好”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前者只是完成了某项工作,而后者则不仅是完成了工作还有一个好的结果。

一项工作如果你抱着“差不多”的心态,那么你将和职场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注定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摘取了稻盛先生著作中关于“完美主义”的解读,汇编成文分享给您,希望您品读后能从中受益。

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稻盛和夫:“做完”和“做好”的区别,就是人生的差别-第1张图片-农百科

作者:稻盛和夫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摘自《干法》,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01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

“完美主义”

在医学界我听过这样的事情。

许多医生碰到自己的子女、妻子、父母患重病,要动手术时,都不愿亲自诊断,往往委托自己信任的医生动手开刀。

我们常听到的理由是:“因为亲人的骨肉之情,自己开刀的话,动手之前,手就会发抖。”

但我不认同这个理由。这种情况,是因为医生们对自己缺乏自信。

如果我是外科医生,当亲人需要做手术时,我不会委托任何人,必定亲手执刀。

为什么?

因为对于我来说,每一天的工作都是“真刀真枪”地干,我都会从正面面对,这样天天积累,我一定会对自己的手感、技术拥有自信。

“完美主义”只有在每天认真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产生。要求每天的工作都追求“完美”,这很苛刻,也很困难。但如果你真心想把事情做得令人满意,除了竭力做到“完美”之外别无他法。

成败取决于“最后1%的努力”,我从年轻时开始就把贯彻“完美主义”作为人生信条。

一方面,这是我与生俱来的、先天的性格。另一方面,这也是从我从事产品制造的经验中学来的,是后天形成的观念。

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哪怕99%都很顺利,但只要最后的1%因疏忽而出了问题,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材料费、加工费、电费不说,前面各道工序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智慧……也都全部泡汤。同时,还会让等候产品的客户蒙受巨大的损失。

京瓷生产的电子工业用各类陶瓷零件,几乎全都是按客户订单生产的。客户都是电器厂家,客户机器装配的日程安排,与京瓷提供的配件交货期紧密相连,京瓷必须严格遵守预定的交货期。在生产过程中只要发生一点点差错,承诺的交货期无法兑现,就是违约,那将损害公司的信誉。

例如,临近交货期了,因工作不到位而产生了不良品;如果该产品的制造周期是两个星期,而问题又发生在最终出货阶段时,就意味着要再花两个星期去重新制造产品。

如果真是这样,销售员就得立刻向客户解释,并且一个劲儿地低头道歉。这时往往会遭到客户的严厉训斥:“产品委托给了你们这样的公司,就要连累我们整个生产线停产吗?”“再也不会和你们做第二次生意了!”

我们的销售员,一个大男人遭到如此责骂,哭着鼻子狼狈而归。这些痛苦的经验使得“工作一定要追求完美主义”的理念渗入我的骨髓。

为了防患于未然,自始至终,我要求每个人的神经都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到事情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这种将意识高度集中的做法叫作“有意注意”。与之相对地,听到声响,突然回头,予以注意,这就叫“无意注意”。

工作中要做到“有意注意”相当困难。需要靠平时不断训练、养成习惯才行。

如果不论做什么事都能贯彻“有意注意”,不仅能大大减少失误,还能在问题出现时立即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予以解决。

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投入100%的力量。正是因为贯彻了这样的“完美主义”,才使京瓷在不断创造新产品的同时,获得了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稻盛和夫:“做完”和“做好”的区别,就是人生的差别-第2张图片-农百科

02

橡皮绝对擦不掉的错误

能做成事业的人,都是掌握了“完美主义”,并将它贯彻始终的人。所有的行业、所有的职位都适用这一条规则。

京瓷还是小企业时,我在会计方面有不理解的地方,就一一向财务部长提出疑问。这让他大伤脑筋,我提的都是“财务报表怎么读”“复式簿记的处理方式”等问题。一个连会计的“会”字都不认识的人却提出了这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那位年长的财务部长每次都露出不悦的神情。

不过我虽然年轻,却是他的上司,他也不好太敷衍了事。“常识都不懂,尽提些幼稚的问题,”他内心一边这么想,一边勉强应答。

有一次,这位部长说明的数字我无法接受,连连追问下,他非常窘迫,无言以对。最初他看我是外行,不把我放在眼里,但在我再三追问之下,证明他的数字有误。

他大概也感到不对头,连声说了几句“对不起”,赶紧拿来橡皮将错误的数字擦去。对他的这种做法,我实在难以容忍。

只要一个文字、一个数字错了,就有可能造成工作上的致命后果。这一点他毫无意识。我大发雷霆,狠狠地批评了他。

当会计的人,为了便于擦改数字,先用铅笔写,发觉错了就用橡皮擦掉再重写,他们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正因为以这种心态做事,所以非常简单的错误却总是改不过来。

工作中有很多用橡皮绝对擦不掉的事情,而且,抱着“错了改改就行”这种想法做事,小的失误就会频繁发生,其中就隐藏了导致无法挽救的重大错误的危险性。

无论何时何事,“错了改改就行”的想法绝对不能允许。平时就要用心做到“有意注意”,不允许发生任何差错。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同时提升人自身的素质。

03

最重要的是“注重细节”

工作要想做到“完美无缺”,就必须注重细节。

我学会这一点,是在新型陶瓷研究开发刚开始后不久。新型陶瓷的粉末在进行混合时要使用罐磨机——一种陶瓷器具,其中放入球形石块,罐磨机转动时石块滚动将原料粉末细化。

某一天,一位前辈技术员坐在清洗场上,用刷子仔细洗刷罐磨机中的石块。这个人一贯工作认真,但沉默寡言,一点不引人注目,正如此时他又在默默做着清洗石块这样简单枯燥的工作。

“爽爽快快洗了不就行了吗?这么做不是不得要领嘛!”我一边嘟囔一边就想走开了。但我想了想,突然停下脚步,开始用心观察,只见他正用刮刀将石块中的粉末剔除。

石块常会产生缺损,在凹陷处就会黏附上前一次试验用的粉末。由于新型陶瓷的材质非常细腻,罐磨机中残存的粉末就会成为新试验时的“杂质”,阻碍原料的精确混合。

这位前辈用刮刀仔细将粉末刮除后,再用刷子用心清洗。不仅如此,他还用挂在腰间的毛巾将洗过的石块擦拭得干净光滑。看到这种情景,我的头上好像挨了一棒,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当时我认为清洗石块不过是一件杂差,与研究开发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清洗作业每次都草草了事。因为草率了事,混入杂质,所以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我为自己感到羞耻,并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稻盛和夫:“做完”和“做好”的区别,就是人生的差别-第3张图片-农百科

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认真态度,前辈具备,我却缺乏。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呢?

1.必须注重细节

清洗实验用的器具,这好像是杂差,是很单纯的作业,但是正因为是单纯的作业,就更有必要精心做好。

德国有句格言:“神寄宿在细节处。”事物的本质决定于细节,美好的事物产生于注重细节的认真态度。

2.比道理更重要的是重视经验

翻阅无机化学的教科书,关于新型陶瓷,书上写着:将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铁等原料混合,成型,高温烧结。

确实,从理论上讲,书上写得不错,但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

不亲临现场,不亲自动手,不反复试验推敲,许多事情都弄不明白,罐磨机的清洗就是一例。只有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可能把技术开发做得非常出色。

3.不厌其烦,持续、专业地工作

无论做什么工作,只有天天持续努力才会进步。即使是清洗这种简单枯燥的工作,在天天持续努力的过程中也能积累非常有用的技术和经验。

如果讨厌做这样的努力,缺少“持续力”,是不可能做出优良的产品,完成让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工作的。

这些涉及工作本质的基本理念以及劳动的基本态度,就是在这位默默工作的前辈身上学到的。

04

事先“看见完成时的状态”

就定能成功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应该时时描绘这一事业的理想状态。同时,对于实现这个理想的过程也要反复思考,直到“看得见”这个过程为止。这一点很重要。

在第二电电(现在的KDDI)开始移动通信事业的时候就是这样。这是我在自己的各个人生关头体验过的事实。

当我做出“手机的时代即将到来”的预言时,周围的人或疑惑,或否定,都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我对手机未来的发展已经清楚地“看见了”。

手机将以何种速度发展,如何普及,以何种价格、什么尺寸在市场流通,这些问题的答案在第二电电的事业正式开始之前,已在我头脑里清晰呈现。

为什么?

因为通过京瓷经营的半导体零部件事业,我已经了解到有关手机技术革新的进展情况和速度,我当时已经具备了充分的信息和知识——起初,“移动电话”很大,要用肩扛,被称为“肩扛电话”。后来,由于组成它的各种集成电路得以压缩到小型的半导体内,所以“移动电话”快速地实现了小型化。因此,手机这一新商品必将以惊人的速度普及。

当时,一位干部将我讲的数据记在了笔记本上。到移动通信事业正式开始时,他翻阅笔记,结果发现实际的费用体系与我当初预测的数据几乎没有差别。这就是所谓事先已经“看见了”。

“想做成这样”,描绘这种理想,提升为强烈的愿望,24小时不断思考,使成功的形象在眼前鲜明浮现。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你对事情的各个细节都有了明确的印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成功。

最初只是理想,然后逐步与现实接近,最后理想与现实的界限消失,好像理想已经实现。这种实现的状态, 已经完成的形象,就会在头脑中、在眼前以鲜明的彩色呈现。只要你反反复复思考,这种现象就会在实际中出现。

稻盛和夫:“做完”和“做好”的区别,就是人生的差别-第4张图片-农百科

05

抓住一切机会

磨炼“敏锐度”

在生产现场,有时会听到机器发出的异音。这时,我就会对现场负责的人员提出批评:“没听见机器在哭泣吗?”。

机械之前声音一直正常悦耳,此时突然产生异音,肯定说明出了问题。但因为机械动作可能仍然与平常一样,所以问题往往容易被忽略。

我把现场人员的“敏锐度”不佳当作一个问题,向他们严肃指出“要磨炼敏锐度”。

我几乎养成了一种习惯——坐车时,只要听到车子稍有异音,就会对驾驶员说:“车子不对头,好像有问题。”但驾驶员基本上都会回答:“同平时一样,没问题。”显得毫不在意。

结果把车开到修理厂一查,发现轴承缺了一个弹子,这样的事例多得是。

这样一种细腻的“敏锐度”是在工作中“贯彻完美主义”必不可缺的。“敏锐度”太差,反应迟钝,即使产品已经提醒你发生了问题,提示你解决的办法,你仍可能不留神,而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时机。

同样,就工作现场的整理整顿,我也会不厌其烦提醒员工们注意。这也是一个“敏锐度”的问题。

有时我看到在办公桌上、检验台上摆放的资料不整齐,就会感到非常别扭。

“既然桌面是长方形的,资料的放置应当与它一致,才显得协调,否则,感觉就不舒服。资料摆放要与桌边对齐。”

我这样说了以后,凡是资料、笔架等斜放的,他们就都给调整过来,使之与桌边平行。

即使是物品放置这么细小的事情,也要给人一种整齐协调的感觉。这在工作中也一样。

桌上的东西没放整齐,缺乏平衡感,心就静不下来——只有具备如此细腻的“敏锐度”,才能在问题发生时就很快意识到“不对头”,从而迅速采取对策,把事情做得完美无缺。

06

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京瓷创业大约20周年的时候,法国一家大企业斯伦贝谢公司的董事长詹恩·里夫先生来访日本。

斯伦贝谢公司在石油开采领域具备极其高超的技术,能够使用电波测定地层状况,确定钻头接近石油层的适当位置。里夫董事长出身于法国的贵族名门,是很出色的人物。

我们所做的行业完全不同,他来日访问,忙中抽空特地来京瓷拜访我是为什么?我感到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他要来同我谈论经营哲学。

当时,里夫董事长谈道:“斯伦贝谢公司的信条就是尽力把工作做到最佳。”对他这句话,我一方面表示赞赏,同时又讲了下面一段话:

“最佳”这个词,是同别人比较,意思是比较起来是最好的。这是一种相对的价值观,因此,在水平很低的群落里也存在着“最佳”。所以,我们京瓷的目标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完美”同“最佳”不一样,它是绝对性的,不是同别人比较,而是它自身具备可靠的价值,因此,不管别人如何,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超越“完美”。

这就是我的主张。

那天夜里,就“最佳”与“完美”,我和里夫董事长的讨论持续到深夜。最后,里夫董事长同意了我的意见。他说:“还是你说得对。今后我们斯伦贝谢公司不再把‘最佳’奉为信条,而是要把‘完美’作为信条。”

我所考虑的“完美主义”不是“更好”,而是“至高无上”。这就是我在工作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关于作者:稻盛和夫,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日本京瓷株式会社)。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这两家企业都进入过世界500强。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现任京瓷和日航名誉会长,KDDI最高顾问。

本文为“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首发,摘编自《干法》,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稻盛和夫:“做完”和“做好”的区别,就是人生的差别-第5张图片-农百科

标签: 人生常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