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正当时,这样养整年精气旺

农百科 66 0

点击头像 关注我呦~

春季养生正当时,这样养整年精气旺-第1张图片-农百科

一年之计在于春。即使冬天再寒冷,春天还是会如期而至。即使疫情再严重,胜利的凯歌终会奏响。春暖花会开,让我们走上街头,肆意地拥抱春天吧~

春季养生有说法

春季养生正当时,这样养整年精气旺-第2张图片-农百科

春天里,天地之间阳气上升,阴气下沉,故而万物复苏,种子发芽,小草吐绿,百花争艳,生机勃勃。

天地之大德曰“生”,所谓养“生”,养的即是天地之大德。故春时养生,当顺应天地,合乎自然之道。传统中医认为:春天人体“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是扶正、驱邪,健康养生的最佳时期。

在这里有个有趣的问题,请问,这里的“养生”和咱们平时所说的养生是一回事吗?

是不是有点懵啊!难道这两个“养生”不是一回事吗?其实这两个养生还真不是一个意思。

平时我们说的:你要注意养生了!这个养生的意思是你要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了,养是保护保养的意思,这里的生是生命,是指你的身体。而春季养生,这里的生是指生机,生发,并不是指你的身体生命。只有搞明白了春季养生的真实含义,我们才能知道该如何去做。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认为人的五脏与四季有相对的关系,春对应于肝。因此,春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畅气机,推陈出新,养肝护肝,使阳气充盛,让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方可保证在一年里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春季养生有讲究

乍暖还寒 注意春捂

春捂什么意思呢?新春伊始刚从大寒节气走出,天地之间气温还未转暖,仍然是阴盛阳衰,阳气开始疏泄,易感寒邪,气温变化最是无常,经常是刚脱掉秋裤,发现降温了;重新穿上冬衣,气温又回暖了。因此,不要猝然减衣露身,要注意保暖以保护阳气。老话有“春捂秋冻,一年无病”的说法,但“捂”的位置很有讲究,绝不是“不减衣服”这么简单。

捂腿脚,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捂好腿脚,对全身的养生十分重要。《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如果天气逐渐转暖,在减衣的时候应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则,即先减上半身的衣服,再减下半身的衣服。

捂肚子,古代医家李东垣说“内伤脾胃,百病丛生”,注意腹部保温,可避免脾胃受寒,出现腹痛、腹泻等问题。

捂后背,有利于体内阳气生发,正如《寿亲养老新书》所云“春末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塞咳嗽。”所以,老年人别忘做好背部保暖。当然,适当晒晒背部也是极好的。

睡眠充足 夜卧早起

春天里经常会觉得睡不够,白天也时常觉得昏昏欲睡、精神不振。这是由于气温回升,皮肤和肌肉微血管处于迟缓舒张的状态,血流缓慢,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抑制性功能相对增强。

因此,春季宜克服消极懒惰思想情绪,一般保持在晚上10点半左右入睡即可,早晨6~7点左右起床为宜,这样能够养肝气,有利于机体内阳气的生长。

开郁散结 重养四心

春三月肝气亢盛,人易被烦恼之事所扰,导致肝气郁结,引起抑郁、易怒、口苦、胆怯、焦虑、烦躁等不适。要顺应春天向上的勃勃生机,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多走进大自然,多与他人沟通交流,及时调节波动的情绪,转移不良情绪。

春季养生正当时,这样养整年精气旺-第3张图片-农百科

开心:春天应该乐观开怀,知足常乐,道家以恬淡虚无,顺应自然为乐。

清心:清心寡欲,中医注重七情,大怒伤肝,思则气结,气血逆乱则变生百病,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有太多的私心杂念,但在春天,尽量要做到“精神内守”,才能百病不侵。

用心:春季,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应该多动脑思考,适当阅读书报刊物,下棋听音乐,经常保持头脑灵活、思维活跃。

放心:放开心事,避免为工作、生活中的事牵肠挂肚,以免产生“肝气郁结”。

饮食辛温 少酸多甘

春天阳气初升,辛甘之品如韭菜、荠菜、樱桃、枇杷、春笋、葱、荽、枣、花生等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甘味如大枣、蜂蜜、枸杞、芡实、山药、燕窝等可以补养脾气,以免肝气过旺伤脾脏。不宜食大热大辛之品,如参、茸、附子等或过于寒凉油腻之品,以免易损脾阳。

人体在春季肝气比较旺盛,无需多吃补肝的食物,以免肝气太盛而导致脾气衰弱。酒性辛散,能升发肝气,若肝气疏泄不足,可适当饮酒;若肝气疏泄过度,则不建议饮酒。春野菜如马兰头、马齿苋、菊花脑等,都有清热降火的功效,在春季凉拌或清炒一些应季的野菜,可养生保健,平肝去火。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春季养生应顺应天时,调畅气机,推陈出新,养肝护肝,使阳气充盛,方可保证在新的一年里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 end -

标签: 春季中医养生保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