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季——找工作防骗宝典送给你

农百科 132 0

  春节长假过后,人们陆续回到工作岗位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也有人选择在节后换一份工作。春季招聘随之拉开序幕。有多少求职者会通过网络求职平台找工作?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76.4%的受访者通过网络平台找过工作

  63.6%的受访者担心网络求职平台招聘信息真假难辨。

  受访者中,

  90后占21.4%

  80后占53.5%

  70后占19.8%

  60后占4.8%

  网络求职平台招聘信息真假难辨

  北京某高校学生彭艳妮今年毕业,最近正在网络求职平台浏览招聘信息。她觉得网络求职很便利,有很多岗位适合应届生,还能直接将简历发送给招聘企业,省去了自己投递简历的麻烦。

  董佳烨曾留学4年,现在在某外企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我回国时已经错过了秋季招聘,也不了解国内的招聘环境,不知道怎么求职。最后在几个求职网站上发布了简历,同时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实习经历投递了简历。”

  董佳烨感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求职比较顺利。

  调查显示,76.4%的受访者通过网络平台找过工作。

  5.4%的受访者觉得网络求职平台都很靠谱

  49.5%的受访者觉得大部分靠谱

  34.7%的受访者觉得一般

  8.8%的受访者觉得小部分靠谱

  1.6%的受访者觉得都不靠谱。

  网络求职平台情况

  与线下的招聘会相比,网络求职平台上求职者与招聘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加剧。

  “有的企业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信息特别少,职位也不明确”。

  侯一泽在某金融公司工作,他在网上求职时,曾看到某金融企业招聘储备经理,感觉和自己专业兴趣相关就投了简历,结果面试时发现招聘的是销售岗位。

  “这家公司的招聘启事和实际岗位不符,他们可能觉得储备经理这个名字更容易吸引应聘者”。

  对于目前网络求职平台存在的问题,调查中,63.6%的受访者指出一些招聘信息真假难辨。49.0%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人在网络平台上求职被骗。

  浏览信息时看到过一些招聘兼职岗位的信息,把职位情况写得天花乱坠,比如不用坐班、每日轻松赚得几百元等。但简单联系后却得知,他们是用网络求职平台吸引求职者,然后交培训费才能入职,显然是在骗钱”。

  也有不少人曾在网络平台上找实习被骗。“比如一些求职者对影视类的工作非常感兴趣,会看到在某网络招聘平台上有公司招聘‘艺人助理实习生’,就会投递简历。然后一个自称是招聘负责人的人联系进行视频面试,之后就通知录用,但要先交200元作为保密费才能办理入职手续。结果对方收到钱后就把求职者拉黑了,网上那则招聘信息也没有了”。

  建议求职者查看招聘公司官网甄别信息真伪

  为了避免上当受骗,在利用网络平台求职时,要仔细甄别招聘信息。

  比如看到没听说过的企业的招聘信息,可以先在网上搜索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企业的网站,一方面可以了解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也能感觉一下招聘信息是否靠谱。

  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可以帮助辨别网络上的招聘信息,如果连名字都搜不到,那这公司肯定有问题。

  一般正常招聘的企业在发布公司的招聘信息时,会把岗位名称、对应聘者的任职能力需求写清楚,还会留下公司的网址和招聘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全面清楚地介绍岗位和公司信息,会让应聘者对信息的真实性放心。

  如何甄别网络平台上的招聘信息?

  60.5%的受访者建议求职者查看公司的官方网站,54.2%的受访者建议联系招聘联络人求证,53.8%的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看招聘信息是否清晰全面来辨别,45.2%的受访者借助第三方平台查询公司信息。其他方法还有看招聘是否收取费用(32.8%)和是否有不良评价(31.9%)等。

  求职者要提高警惕,不能被招聘启事上“高薪”“晋升快”等词汇所迷惑,要多了解招聘公司的情况。

  聘防骗指南

  陷阱1

  暗度陈仓之身份信息泄露

  据悉,因为快速、便捷、高效等特点,求职者倚重的应聘方式已经从传统的招聘会转向网投简历,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浏览公司信息,看好后点击发送简历就可以等待回信。

  不少诈骗分子利用这一环节,以高薪等诱惑待遇为虚假诱饵,吸引大量求职者投递简历。

  诈骗分子一般会要求求职者在简历中,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邮箱、家庭信息等隐私。这在求职者看来十分正常的情况,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落入诈骗分子陷阱,这些身份信息被骗子利用,后续可能会衍生其他的网络电信诈骗。

  陷阱2

  无中生有之高薪诱饵

  相比于应届毕业生和有职级的社会工作者,那些低学历、无专项技能的求职者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在街头巷尾、公交站和非正规网站上,随处可见KTV、饭店等场所招聘服务员和领班的高薪广告,这样轻松、无学历专业限制且薪酬较高的招聘信息,让屡屡碰壁的求职者病急乱投医。

  然而,当求职者拨通广告上的联系电话时,电话另一端的招聘经理往往会以岗位特殊需先行交付保证金、押金或是诚意金为由,让求职者先转账再入职。

  一旦求职者抵挡不住高薪诱惑,盲目相信对方说辞进行转账,就落入了骗子陷阱。

  陷阱3

  瞒天过海之贷款培训

  此外,许多看似正规的实体公司打起了岗前培训费的主意。公司仍旧以高薪的名义吸引大量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趁机提出岗前培训需缴纳高额培训费,声称是为了防止新人跳槽,后期将返还培训费,还美其名曰“技术服务返还费”。对于那些没钱交培训费的求职者,公司则推荐他们使用网上的贷款软件来贷款缴费。

  实际上,公司与求职者签订的岗前培训合同是以培训机构与学员的名义签订,培训后公司并不会录用学员,且拒绝返还服务费,合同上那些高薪、保证就业等诱人条款成了一纸空谈。而贷款培训的求职者不仅没有工作机会,还将背负贷款产生的高额利息。

  面对这类诈骗分子,法助Plus社区建议广大求职者,多了解相关诈骗案例以提高防骗意识,理智面对招聘信息,选择大型正规的招聘网站等渠道帮助就业,不要轻信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高薪诱惑。求职者一旦遇到诈骗,应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警。

  如果有问题,欢迎留言关注

标签: 防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