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关于将军和士兵的名言

农百科 154 0

  拿破仑关于将军和士兵的名言

  有一句西方格言“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据传是当年法国拿破仑的名言。现在流传中国,常见被引用于书刊报章,影视荧屏。中国自古留传到今的格言中有“志当存高远”“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等等;对比起来,是大体略同还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呢?

  中国古训中的“取法”“立志”等等,似乎都是从品德、修身方面讲,而不是从军衔、职级上来看的。这西方格言“不想当将军……”,有时会被引用者推演变成“不想当院士……”“不想当总裁……”等等;这里作为人生目标的总裁、院士,其实正和将军一样,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中国前贤所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则不是指做到尧舜的帝皇地位,而是指人格上、道德上可以达到尧舜的水平。这里边,中西两格言的差别应当说是很明显的。

  钱宾四先生全集中有一篇《复某生》原是给军中人士的一封书信,后来发表在刊物上又收入了全集(《中国文化丛谈》)。在此文中钱先生引用了古人陆象山的名言“宇宙内事莫非己分内事,己分内事莫非宇宙内事”,并解释说“吾人际此身世,更不能不有此了悟,然此亦只是我儕个人自身之日常探究学问则然。小之为自己之受用,大之为学业与事业之成就;惟后之二者,其事不尽在我,故学者不贵于此有所期必,只一意为当下自己受用;而事业与学业是在外者,待其自至而已。”这几句话中“不尽在我”“有所期比”“自己受用”“待其自至”四语,好像正可解释这“不想当将军……”的问题。

  你当连长就好好当连长,然而能否升到营长,却“不尽在我”,不是你自己所可以决定的。因而如果“于此有所期必”,就患得患失,反而不好了。“自己受用”则是相当于问心无愧的样子,自己尽力,做得最好,就无愧于天(无怍于地);而学业事业的成就,都这样不能“有所期必”,而要“待其自至”——实至自然名归。 想当将军,还是从当好连长(排长、士兵)认真做去,应当知道做好连长,是“己分内事”却也莫非“宇宙内事”,有其重大意义的。

  至于有些人,为了想当将军,竟然以贿求之,这本来是不值得一提的。但是这至少从另一角度说明“想当将军”和“一个好士兵”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些不择手段不走正道想当将军的人,即使后来真的弄到了将军的军衔,他们根本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士兵。正好相反,想当将军的人,应当从做一个好士兵做起,然后可以当排长(也可能没有当排长就退伍了),当连长(也可能没有当连长就转业了)……最后,不用行贿买官,不用歪门邪道,会有一些“幸运儿”成为将军。而那些退伍了的,转业了的,或者没有转业一直当军官而没有成将军的,他们如果一贯地坚持“当一个好士兵”的初志,矢志不移地努力,他们的一生也和那些真正的将军一样,是幸福的光荣的一生(幸福在自己,光荣还是外在的)。

  以上讨论的是将军和士兵,如果转而看看学校里的情形,那么初中生把目标放在重点高中,高中生则瞄准一流大学,这样的目标取向,是和“想当将军”比较相近,还是和“取法乎上”比较相近?如果不是有所期必,学生有这样的想往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学校(或家长)要用“不想考一流大学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来要求学生,就错了。这“重点高中”和“一流大学”,或许比当将军稍微容易一些、现实一些,然而“不可期必”还是一样的。“不贵有所期必”则还可以“待其自至”——尽其在我,在初中和高中很好努力,后来就有待其自至的可能。从教育者(老师)方面来讲,似乎不应当高悬此重点和一流来作为激励学生努力的目标;而且学校有德育智育体育等诸方面,如果以升学为目标,也容易造成忽视德育体育的偏向。

  还有一种把升学分成录取、本科、一流大学三个“层次”,要学生分别确保,争取和力拼,恐怕也是不妥的。高中生就应当以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中学生为“己分内事”也就是“宇宙内事”了。至于其他就“待其自至”好了。而这个合格的、优秀的中学生,也是不能用不该用升学成绩来评定的。

标签: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